99合同网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

时间: 新华 心得体会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面积92391平方公里,2003年时人口约1010万。这个国家的面积和资源还不如中国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图上还不如一粒葡萄干大,15世纪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打破人类传统的亚欧非三块大陆的传统。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即胡椒粒,用于保存食物),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葡糖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在恩里克王子的率领下开辟了南美洲,而恩里克王子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从没有一次远洋的经历。

德国在公元1805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使得铁血宰相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在攻陷法国首都巴黎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自豪的说道:“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苏联为了尽快成为世界强国,把重工业列为国家的首要发展目标,直到今天我们对俄罗斯的航母、潜艇、驱逐舰和先进的导弹都耳闻目染

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的海洋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成就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要件。至于继承欧洲文化谱系的美国在另一块大陆的崛起,日本和俄罗斯的后发制人,除了自觉的赶超意识,也经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当然,这9大强国的辉煌中也都沾染了穷兵黩武的战争残酷和侵略他国乃至灭绝异质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来的500多年间,这些强国或有兴衰,但他们的一个或多个在21世纪依然占有全球主导地位。即,西方社会主导全球的大趋势并没有逆转。

对中国而言,读懂这9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9个大国在过去的150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对中国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但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中是没有意义的,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嘲弄和怒斥资本主义的罪恶更是无谓的。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等等,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某些强国的灭亡中汲取的教训。

经过以上叙述应当说,21世纪中国将崛起于世界的东方,这已不再是空谈而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以何种方式来完成这一进程,不仅为海外所瞩目,同样值得中国人深思。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2

看过《大国崛起》使我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真正的了解。这部片子是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在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9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

但不免让我想起了中国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后。从1500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一个接一个的出场,引领了欧洲作为全球顶尖的新时代。五百年前航海技术的提高人类终于有了一种真正的世界观。先后出现了殖民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国家都有着早期大国的相同的特点,靠掠夺别的国家的资源,充实国力兵力,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国家和人民的消费消耗是无限的,没办法发展本国经济的特色,终于在无限的消费中保持不住强国的地位。这让我们明白了靠掠夺只能是暂时的强大,最关键的是要能发展自己国家特色的经济,才能站稳世界强国。

在这本书中,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还是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为海洋霸主,或是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条件。而面积只有两个北京大的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证券交易所,建立银行信用体系的国家。正是这种经济体制的创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经济,也使面积这么小的国家脱颖成为当时世界性强国。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使其成为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这无疑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强占先机,才能立于强国之列。但是,当世界上的国家一个接一个的崛起时,当时的清政府却依旧落后。明朝时期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看了这些,我想我不说同学们也知道为什么中国现在比别的国家落后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3篇)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3篇)。而英国、荷兰等国家是那样的强大。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比较迟。不过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点几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都给其他大国造成了恐惧。

这本书是品读历史的见证,更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它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3

《大国崛起》为我们讲述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它们分别是:大航海时代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金融资本家荷兰;十八、十九世纪的强国法国、英国;二十世纪热衷于扩张领土的日本、德国;目前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

俗话说:月满则盈,水满则溢。除了美国、俄罗斯外,另外七个国家似乎都越过了强盛的巅峰,沦落为二流国家,那它们的衰弱又是为何呢?以史为鉴,我们又能学到些什么呢?

在大航海时代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它们探索整个世界,不仅完善了人们对我们生活的星球的了解,西班牙还获得了美洲加利福尼亚成片成片的金银;葡萄牙则获得了非洲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亚洲迷人的香料。可这一切,却并没有给这两个国家带来多少利益。葡萄牙自身的问题非常之多:人口少,只有150万人,无法派兵分配到大量的殖民地;财富大量流失,随着香料的传播,各国的商人也从地中海开辟了航道,地中海的航道不仅成本比经过好望角的航道低,速度也更快;国内享乐之风盛行,葡萄牙人只顾着手中的金钱,却不顾生产,很少有除了香料的其他财富来源。而西班牙则犯了与葡萄牙人一样的错误,贪图享乐,导致了金银所造成的价格革命,使国家迅速衰弱。

荷兰的崛起源于它很早就采用了民主的政策,使它在贸易中迅速崛起。但失败往往比成功容易得多,荷兰将大部分资金投资在外国,又往往收不回来。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发起的战争彻底摧毁了荷兰的经济体系,很快,荷兰便走向了衰败。

而英国的崛起源于它工业、海军的快速发展,在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更是到达了巅峰,可是,英国却在紧要关头止步了,使自己的工业化发展大大低于德国、美国,很快就衰败了。法国的衰败恰恰与英国相反,英国使止步于工业发展,而法国却是不停地扩张领土。拿破仑一世登上皇位后,便开始发动了战争,由于对待俄罗斯、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失误,导致了称霸一时的法军迅速溃败。而拿破仑三世重登皇位后,又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对待普鲁士、意大利,有了普法战争的惨败,加上后来世界大战的影响,法国就再也没能东山再起了。

德意志和日本的失败取决于他们的错误扩张,他们都想称霸世界,一个入侵欧洲,一个入侵东南亚,最终,结局证明了一个想和整个世界对着干的国家注定是会失败的。

那正在崛起的中国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呢?1、要积极参与国内的生产活动,不能过于依靠进口货;2、投资的眼光要准,要在重要的方面投资;3、不能止步于现状,成为现实“龟兔赛跑”的兔子;4、知足常乐,不能一味地扩张领土。希望中国可以以史为鉴,一直保持世界强国的地位。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4

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的视野得到开阔,不再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思维上,从而又进一步反作用于思想,推动思想的革新。从大国兴衰的历史来看,不论是老牌的大国,如英国、法国,还是后起的大国,如德国、日本,都极大的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19世纪末期德国渐渐赶上了英法并超过了它们,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科技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于科技上明显落后于德国,这可从一些重大的发明中看出。二战后,日本和德国迅速崛起,都得益于两个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依然掌握着世界的核心技术,正由于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发展迅速,因而这些国家至今仍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繁荣崛起没有科技的支撑会是怎样,而这些科技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个支持它的政治体制。现在,随着各国对高新技术的重视,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对科技的投入下了很大的功夫。就连小小的朝鲜,也日日叫嚣着要发展核武器。而中国在科技的投入上却不太令人乐观。自主创新能力严重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人民很容易自满,看到了发射几颗卫星边欢呼雀跃、激动不已,然而我们与那些大国想比,还是隔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科技的发展,主要是靠国家的力量。当年日本崛起之时,很多企业的发展均源自政府的支援,当企业做大做强之后,政府又辅之以政策性的指导。

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于人们思想的高度认识。由于骨子里没有切实际地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人们往往忽略科技在各行各业的作用。另一方面,尽管许多人重视科学技术,但存在大量的复制、克隆,而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进行自主创新,从而不能解决科技欠发达的实质问题。而且,很多人把一些资源花在一些无聊的但自认为很必要的官僚关系上。

三、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从长远看,不是靠充裕的廉价的劳动力,而是取决于高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整体思想文化的提高。简单具体来说,就是教育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力量也是不能忽视的。目前这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事业均比我国发达。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长远的推动力。

总之,一个国家的强大,一是靠思想这把利器,二是靠科技的超前发展。思想与时代同行,科技与潮流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我们的国家会如汉唐一样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5

有幸拜读了《大国崛起》这一著作,感悟颇多。

大国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它必将经历时间、政治、文明乃至整个历史的考验,或崛起于经济的变革、或崛起于律法的审试、或崛起于战火的洗礼、或崛起于科学的考教、抑或思潮的涌动、大道的铸就;但无疑从世界天堑被打破的那一天起,所有国家便不得不停止那些自我演绎的的故事,开始主动或被迫地相互的审视、交流、碰撞。那些拥有着强大凝聚力的国家出现了,他们推动着世界向着“既定”的剧情走去,演绎着伟大的史诗,把握机会,凝聚更为强大的力量衍变为世界性强国。

大国,是一个不单单以领土为衡量标准的词汇,更是对其国家地位和世界影响力的一种肯定。任何单一的、单调的因素都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国、强国。单纯物质层面的丰富是苍白的,其不仅要有规模、能力,更应该形成一种吸引力、内部凝聚力。也就是说一个大国外部的崛起,源于内部制度、体系的健全,是其内部力量的外延。而这种内部力量往往取决于思想文化的影响力。不妨来看,莎士比亚、牛顿、亚当斯密的名字共同镌刻在了英国崛起的道路上;法国的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雨果、居里夫妇等一系列代表引领法国文化的伟人。文化可以打破人们思想的束缚,从而碰撞出全新的火花,推动社会的行进。

除此以外,制度的创新,也足以奠定大国的地位。近五百年来,只有三个国家先后建立起世界霸主地位——荷兰、英国、美国。他们先后建立、确定、完善、创新、改良着世界市场经济的模式。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为了保障经济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内阁制、议会制,长久的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了国家、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崛起、走向强盛和现代化都不能刻意模仿其他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其必须从万千条途径之中发现并坚持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不懈践行。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向强盛国家的开端。正如俄罗斯、德国、日本,他们选择凭借国家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这些国家凭借刚刚重建后国家和政府的强大影响力,塑造社会形态,与英美等凭借社会推动国家自下而上发展的模式完全不同。

成为一个大国,或许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永远的难题,是一个有着无穷多解法的永恒之谜。但只有那些在不同时期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历史总是率先选择第一时间适合其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的主角。回顾当下,二战结束70多年后的今天,而今活跃的强国依然是当年的那些大国,他们率先完成了现代化早已领先于时代,向着未来的更深处去探求人类的命运。

当然,自从大航海的航道把地球割为两半的时候有些事就已经注定。这个世界有时像黑白照片那般残酷的鲜明,大国崛起所依靠的恰是对殖民地的扩张、划分、掠夺。那里的人民享受着与殖民国完全不同待遇,他们所失去的绝不仅仅是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更是国家的尊严、民族的独立与平等,被迫的接受着外来者残酷的强制性改变——颠覆性的动荡。这些影响有些直到今天还牢牢根植于那片土地。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6

现在的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一个人若想在各种比拼中脱颖而出,就要总结、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一个国家若想在在如今这强国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鉴他国崛起中的经验和教训。《大国崛起》一书介绍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反应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个大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早期的大国,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真可谓是勇敢的探险者、拓荒者。他们勇于向未知挺进。当其他欧洲国家的活动范围还仅限于欧洲本身时,葡萄牙、西班牙已开始了对欧洲外的土地的探索与争夺。于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发现等都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杰作”,这两个国家也从外部掠夺来了大量财富。而最终,他们衰落了,因为他们的贪心、享乐之心等等。

荷兰、俄罗斯两国人民的坚强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荷兰在独立前的抗争着实令我叹服;俄国人在强敌临近之际的英勇无畏令我对其深表敬佩。但是,荷兰成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活例子,苏联最终也未脱出僵化的模式。

英国、法国、德国都曾拥有强大的军队,同时也有强大的综合实力。若是和平地、与时俱进地发展,他们不仅不会成为明日黄花,而且还会使世界人民少受些磨难。但他们的野心决定了他们失败的命运。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将所学来的东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国家,可他们唯独没有学会与人为善,并最终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远见上。

美国从独立到现在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间运用了各种手段,极力地使自己获得的利益最大化。虽说美国崛起的手段没什么值得赞扬之处,但是其维护主权的坚定、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从这9个大国的兴衰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全部奉行扩张政策,而这扩张政策也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的衰败埋下了祸根。不论是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决不能重蹈列强们的扩张政策的覆辙。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崛起要不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时要为构建和谐世界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在我们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那9个大国在扩张中体现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也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些大国曾有过的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许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则是我们要严防出现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只有在努力维护和平的前提下的锐意进取、团结、独立、自主并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喜人的成绩。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进步,因为国家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爱好和平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要求,它们同样也是个人应做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颗爱国、进取、和平、创新之心。只有我们每个人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我们祖国的实力才能逐渐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才会不断提高。当然,我所谓之人人进取等并非是说每个人都要按同一种方式去做事,而是希望我们人人都怀着强大祖国的理想去为祖国的发展而拼搏,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己的个性。我认为,发扬每个人的个性十分重要,因为人的个性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扬,是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

《大国崛起》既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有所启示,也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7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多样化的视野,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39;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从近现代各大国崛起的历史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很多。诚然,我国此刻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前进道路上仍然有很多障碍和问题。我们深信,借鉴和吸收西方礼貌的精华和大国崛起的经验,对于我们将是受益匪浅的。我们也深信,21世纪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必将和平发展和崛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伟大的胜利!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8

《大国崛起》真实地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我们要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重视思想文化的繁荣、重视科学和教育、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对于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是怎样成为17世纪的王者?

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虽然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成为富强的国家的道路,清朝的统治者的“闭关锁国”肯定是不可取的,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德国的兴衰是最好的例证。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9

读书使人明智,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这里仅仅从另一个角度,稍作窥探。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民族独立的强大国家力量和海洋优势,通过香料贸易和殖民掠夺,而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荷兰,是在四百多年前,依靠海洋贸易和商业制度上的创新而夺得世界霸权。它们的大国之路,对中国的参考价值已经不大了。而以英美法德日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国发展之路,以及苏俄的强大之路,对正处在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由荷兰首先开创的一些现代商业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银行,在英国的手里发扬光大。英国通过海战夺取了海上霸权,但真正使其获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却是由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及其建立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美国,则在二十世纪早期,代替英国,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国开创的自由经济模式,在经历了几个世纪之后,带来了重重矛盾,而美国,受苏联模式的启发,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新确保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法国则大多是借鉴英美的经济体制,没什么特别可言。苏俄的大国之路,则充满了跌宕起伏。沙皇时期的农庄经济模式,决定了它决不可能在与已经实现工业化了的欧洲大国之间的较量中胜出。但伴随着十月革命而来的苏联,采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而且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理论支持,使其经过一个五年计划即迈入了工业化大门,工业生产能力巨增。尽管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却使其拥有了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苏俄的大国之位。与上面两种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德国和日本,它们都采用的是英美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但是,却是由国家来推动、引导经济的发展,从而克服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业化的末班车,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考虑到苏联经济体制的最终垮台,总的来说,在国家指导下的自由发展的经济制度,是相对较好的经济体制。而美国在大萧条期采取的经济恢复措施,包括增加国家支出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对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依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10

再次重读《大国崛起》,再次重温8个历史强国的兴衰,我想到了一对关键词:学习与创新。

无论哪个大国的崛起,没有一个不曾历经过学习与创新这个积淀的过程。大国的崛起,也同时证明了学习与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永动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一直讲了几千年,从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近代严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必须要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否则,难免会坠入邯郸学步的误区。“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老夫子早已给出的理论指导和总结。记得胡锦涛出访瑞典时曾对瑞典的政治制度有过一段精辟的见解:瑞典是资本主义旗号下,最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国度,在人文道德、价值观念、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等诸多方面,这个北欧小国甚至比社会主义更社会主义,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再来探讨资本主义的草与社会主义的苗的话题,是幼稚更是弱智的。

普京在就任俄罗斯总统时曾说过一句话:苏联的解体是令人痛心的,但重回苏联时代的想法则是愚蠢的。苏联的解体不仅给他提供了苦痛的教训,也使他看到了希望显然,这位强势总统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成功也许偶然,但失败一定有它的必然。只有从失败的必然中汲取教训,才能防患于未然。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感悟,读史催人奋进。《大国崛起》向我们昭示了世界大国崛起之迷:技术创新奠定国家崛起物质基础,思想创新提升国家崛起人文精神,自主创新增添国家崛起动力源泉,体制创新提供国家长治久安重要保障。

放眼当前的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同样是学习与创新。只有不断地探索,努力地学习前人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是结合自身的情况,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这样的企业才能屹立不倒,长存久远。而《大国崛起》一书的热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群众对这种创新之路的认同。人民甚幸!中华甚幸!

对中国而言,读懂这9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9个大国在过去的150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对中国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但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中是没有意义的,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嘲弄和怒斥资本主义的罪恶更是无谓的。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等等,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某些强国的灭亡中汲取的教训。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11

《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激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强盛的希望和激情,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12

《大国崛起》浓缩了历史发展的精华,大国崛起也正是把科学、艺术、宗教、战争四种武器运用到淋漓尽致。在区委开展“书香夏都——品味书香感悟文明”全民读书活动中,我又一次认真阅读了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大,并引发了诸多思考。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高度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文明。德国再次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杰出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这也奠定了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今天,德国生产的汽车、电子、通讯等产品遍及全球,世界各国的青年学子都喜欢到德国留学,今天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令人叹服。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制度创立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等,这些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以及德国俾斯麦的改革等无不如此。而位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的崛起、日本和俄罗斯的后发制人,除了自觉的赶超意识,也都曾经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所以,国家的强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进步性。

三是靠实力说话。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单是丛林准则,亦是政权更迭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二法则。大家都了解中国最屈辱的那段近代史,因为闭关锁国,因而闭塞视听,因此夜郎自大,言必称我泱泱大国,岂惧蛮夷倭盗未开化之流?然而,也正是他们口中的蛮夷倭盗未开化的不屑之流,用坚船利炮,轻易就敲开了自诩的所谓泱泱大国的国门,惨遭蹂躏,备受屈辱。于国而言,实力就是综合国力,乃政治、地域、科学、技术、军事、经济、人口等的概括和整体评价,井底之蛙看到的永远是自己头上的一洞之天。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13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读诗,使人明智;读史,使人睿智。当我看了《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时深深地感到,历史的车轮,势不可当,他造就了无数英雄的豪情壮志,使其为后人千古铭记……而我,也通过《大国崛起》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智慧,有了一些收获。

大不列颠帝国的繁荣从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开始,但真正让这个国家走向顶峰却是从工业时代开始的。

有人评价说:牛顿发现了进入工业时代的“钥匙”,瓦特拿着“钥匙”开启了工业时代的大门,而亚当斯密却倡导了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法则。没错,牛顿发现了“牛顿力学定律”,把人们从迷信神学转变到了崇尚科学,把我们现在认为“很弱智”的问题解决了,让人们了解了世界的运转方式,并悄悄地告诉了当时的人:工业时代将会很快来临。而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向人民宣告了:工业时代已经来临了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3篇)作文。亚当斯密发现了自由市场那只“无形的手”,让人民清楚地认识到工业时代的本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自由的市场经济。

英国在18世纪工业时代把英国领上了世界大国的舞台,也让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大国崛起》这个节目的确是一个增长知识拓展智慧的的好地方。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岁月悠悠,有些历史已经永远地消逝。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险、荷兰的大型商船队、英国全盛时期的第一届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攻陷巴士底狱、德国第一个火车站、美国黑船逼迫日本开国、彼得大帝兴建圣彼得堡、苏联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这一幕幕历史的缩影,在《大国崛起》中为我们所呈现,这也是中国电视人以电视传媒这一特别的载体来展现近现代世界发展的一次实践。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我们当下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我国发展的根本力量。让我们一起聆听历史,一起去寻味这深远的智慧。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14

阅读《大国崛起》这本书大约已有两个年头了,还记得是在一家快关门的小书店的打折书里淘来的。想买这本书的念头由来已久,只是迫于那高额的价格,只能远远地观望着,而当我真的能够真正拥有时,喜悦之情难以言表,至今仍然可以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大国崛起》是一本这样的书:它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再次重读《大国崛起》,再次重温8个历史强国的兴衰,我想到了一对关键词:学习与创新。

无论哪个大国的崛起,没有一个不曾历经过学习与创新这个积淀的过程。大国的崛起,也同时证明了学习与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永动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一直讲了几千年,从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近代严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必须要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否则,难免会坠入邯郸学步的误区。“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老夫子早已给出的理论指导和总结。记得胡锦涛出访瑞典时曾对瑞典的政治制度有过一段精辟的见解:瑞典是资本主义旗号下,最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国度,在人文道德、价值观念、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等诸多方面,这个北欧小国甚至比社会主义更社会主义,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再来探讨资本主义的草与社会主义的苗的话题,是幼稚更是弱智的。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15

《大国崛起》是一本厚重的书。它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籍。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历史发展的精华,大国崛起也正是把科学、艺术、宗教、战争四种武器运用到淋漓尽致。在区委开展“书香夏都——品味书香感悟文明”全民读书活动中,我又一次认真阅读了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大,并引发了诸多思考。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高度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文明。德国再次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杰出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这也奠定了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今天,德国生产的汽车、电子、通讯等产品遍及全球,世界各国的青年学子都喜欢到德国留学,今天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令人叹服。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制度创立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而成就的大英“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等,这些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以及德国俾斯麦的改革等无不如此。而位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的崛起、日本和俄罗斯的后发制人,除了自觉的赶超意识,也都曾经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所以,国家的强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具有进步性。

三是靠实力说话。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不单是丛林准则,亦是政权更迭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二法则。大家都了解中国最屈辱的那段近代史,因为闭关锁国,因而闭塞视听,因此夜郎自大,言必称我泱泱大国,岂惧蛮夷倭盗未开化之流?然而,也正是他们口中的蛮夷倭盗未开化的不屑之流,用坚船利炮,轻易就敲开了自诩的所谓泱泱大国的国门,惨遭蹂躏,备受屈辱。于国而言,实力就是综合国力,乃政治、地域、科学、技术、军事、经济、人口等的概括和整体评价,井底之蛙看到的永远是自己头上的一洞之天。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16

在回来的路上,我掀着《大国崛起》,我读到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总结如下,也作为我的读书笔记,以飨各位:

1、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这是基础,但必须防止过度军事化和若化国家的力量;

2、教育,特别是针对全民的受教育的权利问题,义务教育也只是起步,应该包括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3、对教育、科研应建立科学、创新为主的体制,培养出创造性人才,不是记忆的机器,此点是基础,影响深远;

4、金融、经济政策的科学、合理,应站立在民族的长远角度去制定远期、近期目标,为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负责;

5、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教育,特别是对基层人民的国家政策、法律、发展、艺术等方向进行落实;

6、各项政策务必到基层了解情况制定,并到基层去了解落实、实施效果,防止成果被部分利益集体吞噬,并要在人民的利益去推动发展,为人民谋福利。

7、建立“商业”与“道德”平衡,保证物质与精神的共同提升!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17

有幸拜读了《大国崛起》这一著作,感悟颇多。

大国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它必将经历时间、政治、礼貌乃至整个历史的考验,或崛起于经济的变革、或崛起于律法的审试、或崛起于战火的洗礼、或崛起于科学的考教、抑或思潮的涌动、大道的铸就;但无疑从世界天堑被打破的那一天起,所有国家便不得不停止那些自己演绎的的故事,开始主动或被迫地相互的审视、交流、碰撞。那些拥有着强大凝聚力的国家出现了,他们推动着世界向着“既定”的剧情走去,演绎着伟大的史诗,把握机会,凝聚更为强大的力量衍变为世界性强国。

大国,是一个不单单以领土为衡量标准的词汇,更是对其国家地位和世界影响力的一种肯定。任何单一的、单调的因素都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国、强国。单纯物质层面的丰富是苍白的,其不仅仅要有规模、本事,更应当构成一种吸引力、内部凝聚力。也就是说一个大国外部的崛起,源于内部制度、体系的健全,是其内部力量的外延。而这种内部力量往往取决于思想文化的影响力。不妨来看,莎士比亚、牛顿、亚当斯密的名字共同镌刻在了英国崛起的道路上;法国的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雨果、居里夫妇等一系列代表引领法国文化的伟人。文化能够打破人们思想的束缚,从而碰撞出全新的火花,推动社会的行进。

除此以外,制度的创新,也足以奠定大国的地位。近五百年来,仅有三个国家先后建立起世界霸主地位——荷兰、英国、美国。他们先后建立、确定、完善、创新、改良着世界市场经济的模式。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为了保障经济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内阁制、议会制,长久的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了国家、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崛起、走向强盛和现代化都不能刻意模仿其他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其必须从万千条途径之中发现并坚持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不懈践行。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向强盛国家的开端。正如俄罗斯、德国、日本,他们选择凭借国家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这些国家凭借刚刚重建后国家和政府的强大影响力,塑造社会形态,与英美等凭借社会推动国家自下而上发展的模式完全不一样。

成为一个大国,或许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永远的难题,是一个有着无穷多解法的永恒之谜。但仅有那些在不一样时期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战略确定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历史总是率先选择第一时间适合其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的主角。回顾当下,二战结束70多年后的今日,而今活跃的.强国依然是当年的那些大国,他们率先完成了现代化早已领先于时代,向着未来的更深处去探求人类的命运。

当然,自从大航海的航道把地球割为两半的时候有些事就已经注定。这个世界有时像黑白照片那般残酷的鲜明,大国崛起所依靠的恰是对殖民地的扩张、划分、掠夺。那里的人民享受着与殖民国完全不一样待遇,他们所失去的绝不仅仅是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更是国家的尊严、民族的独立与平等,被迫的理解着外来者残酷的强制性改变——颠覆性的动荡。这些影响有些直到今日还牢牢根植于那片土地。

或许比起大国的崛起,其维系过程中所爆发的矛盾和问题远比解决的办法要多得多。他们面临着坚持和扩大利益的烦恼。“第一大国”总是想建立起最贴合其利益的世界秩序而与新崛起的大国发生冲突和矛盾,这时大国间的战争似乎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由之路,唯一手段,用于打破重建世界秩序。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历史也告诉我们,从大国的崛起到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一部我们不得不耐着性子慢慢看的历史长剧。今日当全球市场把大国的命运相互连接起来,他们的合作和依存关系相互增强,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眼光的国家开始崛起。依靠战争和霸权联盟式的行为将不再适用于时代。

当人类命运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共同体,当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愿景。大国将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又将担负起什么样的职责?今日的大国终将以何等姿态屹立于历史长河呢?我想这需要一个拥有伟大文化传统和智慧的礼貌大国的崛起。

《大国崛起》读书心得篇18

《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激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强盛的希望和激情,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9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