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合同网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纪念一二九运动心得感受

时间: 新华 心得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一二九运动前后斯诺夫妇及其友人对于学生运动的报道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否认学生运动与中共的关联,强调学生运动的自发性。直到1936年7月,海伦在《亚细亚》杂志发表的文章中仍强调学生与任何党派没有联系。这里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性是虽然与斯诺夫妇接触过的姚依林、黄敬皆为中共党员,黄华与陆璀等学生也在1936年1月相继入党,但是他们都向斯诺夫妇隐瞒了政治身份,斯诺夫妇始终不知学生与中共的联系;第二种可能性是斯诺夫妇猜测或逐渐了解学生骨干与中共的联系,但出于某些原因,在舆论上需要强调学生的自发性。从材料推断,第二种可能性较大。1936年3月海伦在向胡蛮介绍学运近况时提到:“许多学生深入冀南农村,还有其他人加入红军——当然是秘密地。”可以探知,斯诺夫妇至少在1936年3月知道学生入党的事实。而且处于新闻风暴口的斯诺夫妇对于中共与一二九运动的关联没有敏感度的可能性较小。他们对学生运动自发性的强调有出于与对手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的考虑,并通过此方式保护学生。

学运爆发后,日本方面指责一二九运动的背后有政治势力暗自推动,极力引导国际舆论怀疑学生运动目标的单纯性,并给予国民政府压力。12月10日,日本驻北平武官高桥坦接受国际媒体采访。厄尔·利夫及斯诺分别在天津《华北明星报》以及纽约《太阳报》报道了高桥坦的采访,并且陈述内容一致。高桥坦警告北平当局,学生游行已违背了《何梅协定》。他认为领导学运的积极分子出自于有共产主义倾向的国民党分子,因此把学生运动归因于“坏” 国民党的阴谋。而“坏”的国民党与“好”国民党的区别在于是否与共产党合作。对此,斯诺特别在评论中声明学生运动“幕后没有操纵”。他说:“对学生领袖的访谈中没有发现学生背后有任何权谋操纵的线索……记者通过与5到15人的学生松散小组以及与学生会负责人的聊天中获知, 示威和目前的运动是学生自发的,出于爱国的动机,学生既不支持国民党,也不支持共产党人和日本人。”1935年12月13日,海伦在向《密勒氏评论报》发送新闻稿时,也向鲍威尔强调了学运的自发性:

请把照片还给我。我从学生那里得到他们, 他们相当难找到。 这篇报道是通过目击者进行完整阐释的,我见证了一二九当天的全过程……我认为, 登载标语是分析这一运动的最好方法。这是一场自发的学生起义, 这场运动有左翼学生参加,但他们纯粹是业余的。学生运动还在不断发酵, 我可以给你更多的细节……

紧接着,1935年12月19日,鲍威尔在《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发表文章分析冀察政权对学运的态度。鲍威尔批评“日本傀儡”宋哲元指控共产党正在推动最近学生示威反对华北自治的运动。1936年1月21日,海伦再次向鲍威尔说明:“中日勾兑反对左翼反对派的行动将会开始……如果把学生作为中共党员而关进监狱, 这将是相当可悲的, 因为他们已经刻意避免成为某具体派别的成员, 避免违法和被斩首, 并试图保持独立的法律斗争。”

1936年1月,北平学联和天津学联共同组织了“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一二九运动由学生运动向民众运动转变。与斯诺、海伦熟悉的学生大多加入了南下宣传团的第三团。该团由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朝阳学院等校学生组织,领导者为黄华和清华大学蒋南翔。南下途中,黄华等学生在返校取钱时把消息传递给李敏,斯诺夫妇主要从留守学校的李敏处获知宣传团的消息。1936年1月11日李敏给斯诺夫妇的信中写道:

我收到了村里那些同学的来信 (黄华带回了信)。他们告诉我, 他们对村民们的反应感到满意, 一些村民听到学生们说的话就哭了。学生们演的戏剧也收到良好效果。学生们唱了工人之歌等歌曲……这个团体的成员超过五百, 包括天津和北平的学生。他们现在正沿着保定铁路行进。固安的城门被二十九军关闭了。然而, 这让他们有机会在乡村集市上遇见更多村民。

1月14日,第三团抵达高碑店后,被军警围困并强制返校。16日,第三团在燕京大学开会决定成立一个永久性的青年团体。18日,李敏对斯诺夫妇说:

第三团的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永久的组织, 名为中国青年救亡先锋团。在这个组织中, 他们计划阅读社会哲学和经济学的书籍, 以增加他们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了解。更成熟的成员将被选入其他一些组织(机密, 不要发布此消息)。

这里李敏提到的“其他一些组织”可能为共青团或者中共。同时,第一、二团在南下过程中也组成了抗日青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2月1日,中国青年救亡先锋团与民族解放先锋队合并,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海伦、厄尔、鲍威尔对南下宣传团的活动作了连续报道。《华北明星报》分别于1936年1月1日、3日、4日、5日、6日、12日、13日、27日报道了南下宣传团的活动进展。海伦于2月22日在《密勒氏评论报》发表《宣传战争及以后》,报道了学生在南下宣传时的困境,并在文中穿插了学生在农村活动的五张照片。鲍威尔在1月4日的《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将平津南下宣传团形容为“儿童十字军运动”。他在题为《中国学生向日本发起讨伐:数千人参与长途跋涉的大朝圣》一文中描述:“一支包括二百余学生的朝圣先锋队, 今天离开北平徒步去中国首都南京, 抗议政府容忍日本渗透华北。明天早上还有四百人将会陆续跟进, 类似的规模将持续在每天早上增加, 直到几千人行进在路上。北平学联计划派遣3.7万名学生进行这次朝圣, 以避免亡国。就像著名的儿童十字军运动一样, 成千上万的男孩和女孩, 充满了深厚的激情、责任感和爱国心, 开始了类似的运动”。鲍威尔用“朝圣”“儿童十字军运动”等西方读者更易理解和想象的方式进行比喻,以扩大传播和影响。

除了关注北平学生运动发展动态,斯诺、海伦也密切观察天津、上海、广州等全国其他城市学生救亡运动的情况。根据美国杨百翰大学收藏的书信档案,斯诺、海伦在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与身居上海的史沫特莱保持着紧密联络,并向其传递北平学生运动的最新消息,史沫特莱也将上海的学运发展告知斯诺夫妇。如1935年12月18日,史沫特莱在致斯诺的信中,将北平学生一系列游行活动比喻为“一个长距离的高尔夫大百发球杆(Big Bertha)”,形容北平学生运动引起上海学生及知识界的强烈反响。同时,史沫特莱是斯诺夫妇与宋庆龄在一二九运动期间的联络人,斯诺夫妇通过史沫特莱向宋庆龄转递书信,汇报一二九运动的最新发展情况。再者,史沫特莱把从斯诺夫妇或学生处获取的信息发送给美国共产党中国局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之友社(American Friends of the Chinese People)。1936年1月至7月,中国人民之友社刊物《今日中国》连续刊载关于一二九运动的评论文章或新闻报道。

一二九运动期间,斯诺、海伦对国外新闻媒体的联络也并非是一帆风顺。对比斯诺报送给《每日先驱报》的报道与实际刊出的新闻可以看出,斯诺关于一二九运动的大多数新闻未被刊登。即使刊登,其内容也被大量剪裁。学生南下宣传后,海伦完成了一篇总结学运的评述,希望发表在具有影响力的《亚细亚》杂志。1936年2月6日,海伦给《亚细亚》杂志主编威尔士写信说道:“我希望所附的一二九运动的文章是可用的。你可以随意编辑或裁剪它, 而不用咨询我……第十七号图片, 相当令人兴奋。平津南下扩大团的学生们报告说,农民们正在被启蒙, 学生们得到了农民惊人的回应。这在中国乡村是一个非凡的场景。”1936年3月19日,海伦再次给威尔士去信:“这个学生运动也许并不重要, 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新革命时期开始的记录。五四运动开始的中产阶级革命, 现在已经完全结束了。现在很多人都在仔细研究这个运动的起源和政治基础。比如公使馆和中国专家。”

但是,纵然与斯诺、海伦相熟,1936年3月31日威尔士还是以“大量报刊已经对此报道”为由婉拒了海伦的文章。他表示:“我们必须继续努力观察未来的发展趋势或由此引发的更大的事件。”4月3日,威尔士再次致歉海伦,表达他“仍然对学生运动的更深的影响和未来的可能性感兴趣”,但是希望作品能够顺利转投别处。目前没有发现海伦对此的回应信件,不过在4月24日,威尔士的态度又出现转折,告知海伦“这篇文章的修改完全符合我的批评意见……我将尽快使用这篇文章”。威尔士将海伦的原标题《中国的学生革命》改为《起义的学生》,排在1936年7月刊予以发表。

一二九运动是斯诺、海伦通过其人际关系影响中共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起点。1936年以后,正是以斯诺、海伦为代表的跨国记者、学者、技术人员、外交人员在中国与世界的频繁流动,推动中共由点成线、由线成网地编织起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人际网络。同时,这一跨国群体活跃在太平洋国际学会、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保卫中国同盟等跨国组织之中,为中共争取国际舆论、国际援助支持,并深刻影响了英美政府对华政策。

纪念一二九运动心得感受篇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溯今而古,亘古而今,无论哪一朝哪一代,风华正茂的青年人都是豪放的一代,激情的英华一代,以国家大义,民族大任为使命的风流一代!85年前,北平的热血青年学生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毅然发动了“一二·九”运动;85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一代幸福青年在这里集会演讲纪念“一二·九”运动,缅怀先人,弘扬爱国精神,激昂民族正气,不禁让人思绪万千,感慨千万。

如果说,中国古代的历史宛如锦绣织成,那么它近代的岁月则是被血浸透.鸦片战争后,曾经一度领先世界达千多年的中国被抛到时代大潮之末,屡遭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的欺凌,腐朽无能的旧政权使我们的列祖列宗也为中华民族的受苦受难而长太息,“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山六岳低”,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人的百年屈辱百年长恨意尤未足.

中国内部斗争,外强侵略,“一二·九”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935年12月9日,寒风凛冽,草木凋零,北平五六千名学生冲破国民党军警的阻拦,举行示威游行,喊出了时代的呼声,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活动,唤醒了更多的民众.运动迅速波及全国,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继五四运动后,再一次书写了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已任的辉篇章!

说到这,不禁引起了我的两点感想。

第一,中国不久必将统一。一二·九运动的爆发,迅速促成了抗日统一联盟的形成,展现了整个民族团结统一的决心与力量.再回首华夏五千年沧桑,不难发现,秦皇汉武开创的统一大业,中经隋唐的继承,加工和发展,在政治体制和经济格局是反复夯实焊牢,已臻完善至不可移易;合了分,分了合,最后定于合,归于分,统一的观念和思想得到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朝野内外的一致认同根深蒂固,并成为臧否人物评判是非衡量功过的人心所向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价值取向。

蒋介石没有吸取一二·九运动的忠告,结果被日寇的铁蹄踢出南京,带来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最后他只能狗急跳海,跳到了台湾岛去安享晚年,使两岸同胞骨肉分离,最终丧失了政权,这是前车之鉴。

同学们,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祖国的完全统一定会实现。

第二,中国青年的爱国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光而乐”,因为这些名句,我相信中国的知识分子深爱着祖国,爱党和爱国是相统一的。

我们都在党领导下长大,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但我们不能随波逐流,一味追求满足私欲.幸福的人应有丰富的思想和精神,真正的共产党员,其生活是最为幸福和坦坦荡荡的。历史的长河波涛滚滚,岁月飘走,泥沙淘尽,屹立在波涛之上的时代的中流砥柱;创一个富裕而繁荣的崭新中国,塑当代共产党人的盛世清名!

朋友们,新的历史篇章将由我们这一代青年来描绘撰写,让我们发扬一二·九精神,尽展我们的青春风采!我们党已经带领人民拨正了船头,驶向更加壮阔的航程!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顺利地到达现代化的光辉彼岸!

纪念一二九运动心得感受篇3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爷爷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从战争开始一次次地面临着世界列强的欺辱,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抗争,并最终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能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撑。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正是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俞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爷爷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纪念一二九运动心得感受篇4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建立地第二个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而当时统治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一再妥协退让,是中国大地笼罩在黑暗当中。

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北平的学生们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2月9日,六七千名大、中学生不顾国民党的禁令,冲上街头同使用水龙、警棍的反动军警搏斗,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场震惊中外、名垂青史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就这样爆发了。这次运动轰动了全国,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恐怖统治,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决策,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狂澜。

回故历史,今天12月9日是伟大的一二九运动72周年。当时中国在风中飘摇不定,而日本帝国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却加快了侵华步伐,中华民已到最危险的时刻。为了挽救垂危的民族,勇敢的人民拿起了武器,投入抗战的洪流中。12月9日,中国人民受尽压迫,沉默无声的北平城怒吼了爱国学高举义旗一声呐喊,喊出了全国青年和人民的心声。

21世纪的今天,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同学们,我们现在是幸福的,这幸福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如今,作为我跨世纪的一代,面对祖国未来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心,因为历史的钟声一在激励我们为祖国的建设不懈努力。

同学们,让我们已为一二九运动做出贡献的人为,以刚铁般的意志,火一样情,为祖国做出奉献,热爱祖国从现起,好好学习吧!

上面的一二九运动征文,回溯了在历史洪流当中青年学生承担的国家兴亡任务的重任,是对现代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有效的范本。

纪念一二九运动心得感受篇5

历史的车轮缓缓地向前转动着,在经历了无数次痛苦与磨难后,它依然不屈不绕滚滚向前!我,一位新世纪的大学生,今天站在这里,真是为了纪念这无数次爱国运动中的一次──纪念“12.9”青年运动,缅怀那些在运动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弘扬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当代青年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

_年前,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无忌惮地践踏中国的领土,而国民党反动政府无耻地采取不抵抗政策之时,我们的前辈用鲜血和身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66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以青年人特有的激情颂出对祖国的骄傲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古代的屈原,还是近代的秋瑾、鲁迅,只要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深深第懂得这个最简单的道理。爱恋自己重于斯、大于斯的故乡和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共同的感情。真是这种感情,激发了中华儿女酷爱自由,坚仍勇敢的个性,使他们为了救之图存,争取独立、自由、幸福而顽强地战斗,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从强权压迫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正是这种感情,赋予中华儿女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无穷的创造力,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林。

“12.9”运动告诉我们,一切爱国者都把祖国的利益看得重于一切。“12.9”运动告诉我们,个人的理想、前途与祖国的命运是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杰出的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说国:“如果你失去了祖国,你便失去了自己。”“唇亡而齿寒”,作了亡国奴,连人格和自由都得不到,还谈什么个人利益与幸福呢?!“位卑未敢忘国忧”,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决不能在我们手中失去!

诚然,我们的祖国还不先进,还处于发展中。然而,爱国是不以祖国富裕为前提的。“穷目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今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不断向发展。从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加入WTO组织,到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这些都足以证明,我们的国门已经打开,我们的国家正在强大。祖国现代化的发展,正需要大批现代化的专业人才,祖国正期待着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需要我们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改变中国面貌的“青云之志”,掌握富国强国的现代化知识和技术。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的祖国过去哺育了多少杰出人物,如灿烂群星。今天,她仍将造就无数爱国英才层出不穷。

同学们,让我们以“12.9”运动的青年学生为榜样,“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以钢一般的意志,火一样的热情,投身到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热嘲中来吧。

纪念一二九运动心得感受篇6

岁月流觞,周而复始,在紧张而快节奏的学习中,在异彩纷呈的各项校园活动中,我们又步入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十二月,谈及十二月,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心里默默想一想,十二月让你想到了什么?有同学会说,老师,我想到了马上到圣诞节了,好开心!有同学会说,马上元旦又可以放三天假了!还有同学会说,哇,快放寒假了,好期待!这些答案应该代表了绝大部分同学的心声,确实和平安宁的环境下,勤奋努力学习之余,我们应当好好的享受生活 体会幸福!但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在享受美好生活 体会幸福生活时能牢记,这一切的得来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十二月同时还应当是一个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月份。本周五也就是12月9日 下周一12月12日,周二12月13日,作为一名中国人,这三个日子我们是应当永铭于心的!因为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十二月九日,于我们而言可能是平淡无奇 波澜不惊的一天。但81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局势已是万分危急,东北沦陷,华北告急,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北方五省危在旦夕,日本侵略者到处烧杀抢掠,千百万中国人民被杀害,成百上千的村镇被夷为废墟,一座又一座城市被狂轰烂炸。中华民族陷于内忧外患之中。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_的领导下,六千愤怒的北平学生走上街头,高举着正义的旗帜,奔走呼告,勇敢地向卑鄙的暴虐宣战,向怯弱的卖_宣战。他们高呼:“_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无数中国人民的心为此震撼。我们不应忘记历史的回音。我们不该忘记81年前的这一天,更不应忘记那些在敌人的恐怖政策下高呼着口号散发着传单 不惜抛头颅 洒热血的学生们,可敬可爱的学生们。是他们,在国家存亡的关头,振臂高呼,打击了_的妥协投降政策;是他们,在民族生死的毫发间,热血挥洒,促使了民族的觉醒;是他们,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示了青年的热血豪情,以他们大无畏的勇气,诠释了青年的含义。一年之后的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 杨虎城将军在西安实行兵谏,逼蒋联共抗日,初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日,所以客观上一二。九运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掀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抗击日本侵略者伟大战争的序幕。今天,一二九运动虽已过去81年,我们纪念它不仅是缅怀过去,追念先人。更是为了让我们牢记国耻,永远不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永远不忘,落后必挨打!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在此后长达六周的时间里,日军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为世界文明史留下了最为黑暗的一页。他们_手段层出不穷:砍头 刺杀 枪击 活埋 火烧等,还有惨无人道的“_竞赛”,更是残忍至极。这场_的受害者,大多是无辜的工人 农民 商人和一般市民,一向以慈悲为怀的僧尼和天真无邪的孩童也不能幸免,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南京这座和平繁荣 闻名遐迩的六朝古都变成了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今天,我们铭记历史,追求和平。可由于日方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历史问题上采取错误的立场,几十年来中日关系仍步履艰难,日本首相及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方在教科书修改问题上一错再错。_ 东海油气田再起纷争……。血写的历史谁能忘记,日本种.种卑劣的行径谁不唾弃,国耻难忘,我们更应继承“一二九”精神,牢记国耻,将悲痛化为力量,将誓言变成行动!

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纪念“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南京_就是要牢记历史,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和平年代,爱国更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音,当今世界,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世界竞争日趋激烈,让我们传承一二。九运动的爱国精神,努力拼搏,勇担责任;热爱祖国就从读书开始,让我们脚踏实地,努力学习,那样,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能有自信 有实力去迎接挑战。让我们用最热忱的心去爱我们的国家,用最实际的行动去建设我们的祖国,让它永远骄傲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纪念一二九运动心得感受篇7

1935年12月9日,一个令人痛心,但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在北平爆发了,当北平的爱国学生在听到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后,他们像雄狮一样怒吼起来,把“九·一八”以来郁积在心头的仇恨和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愤懑都并发出来,开展了抗日救亡斗争,掀起了“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是“五四”以来又一次爱国学生首先行动起来,并得到全国人民响应的运动,至今已整整七十四周年了。今天,我们在此聚会纪念,面对他们“我真横刀向天吴,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爱国情操;面对他们“爱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热情;面对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我们的心能平静吗?我们能无动于衷?当然不能!我们要学习和发扬他们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及忧国忧民的光荣传统。

如今,作为我们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当远访国外参加演出的同学为了中国的主权毅然放弃时,我们不禁要对他们的行为肃然起敬;但我们的学生闻听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后,上街游行以示抗威时,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学生高昂的爱国热情,再一次从他们的身上感到了流淌着的爱国热血;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我们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它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它不是与生俱来,但它是后激勃发;它不是上帝,但它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它不是利剑,但它永远是对外最有利的武器。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面对中国入世,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和平与发展的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的不再是战争的洗礼,而是就业的竞争。我们的报国之举也不再是抛头颅、洒热血,而是学知识、建家乡。其实,无论是战争还是竞争,我们都需要一颗爱国之心,只有高尚的爱国情操才能架起我们心中的一杆利益之称,是“人不为己,天株地灭”呢?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

记得古罗马哲学家维吉尔曾经说过“命运始终厚爱勇敢的人”。让我们在文化学习中,勇做一个汲峭攀登的人;在业余生活中,敢做时间的主宰者;在社会实践中,争当一个活雷锋。同学们,让我们勇敢地站起来,高举着“弘扬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的旗帜,向着祖国的繁荣,经济的腾飞,民族的振兴而奋勇前进吧!

纪念一二九运动心得感受篇8

今天12月9日是伟大的一二九运动85周年。当时中国在风中飘摇不定,而日本帝国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却加快了侵华步伐,中华民已到最危险的时刻。为了挽救垂危的民族,勇敢的人民拿起了武器。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建立地第二个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而当时统治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一再妥协退让,是中国大地笼罩在黑暗当中。

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北平的学生们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2月9日,六七千名大、中学生不顾国民党的禁令,冲上街头同使用水龙、警棍的反动军警搏斗,向国民党当局请愿,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场震惊中外、名垂青史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就这样爆发了。这次运动轰动了全国,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恐怖统治,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决策,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狂澜。

回故历史,今天12月9日是伟大的一二九运动85周年。当时中国在风中飘摇不定,而日本帝国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却加快了侵华步伐,中华民已到最危险的时刻。为了挽救垂危的民族,勇敢的人民拿起了武器,投入抗战的洪流中。12月9日,中国人民受尽压迫,沉默无声的北平城怒吼了爱国学高举义旗一声呐喊,喊出了全国青年和人民的心声。

21世纪的今天,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同学们,我们现在是幸福的,这幸福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如今,作为我跨世纪的一代,面对祖国未来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心,因为历史的钟声一在激励我们为祖国的建设不懈努力。

同学们,让我们已为一二九运动做出贡献的人为,以刚铁般的意志,火一样情,为祖国做出奉献,热爱祖国从现起,好好学习吧!

6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