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实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医学生,不仅要具备过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的生命。所以,在这个暑假里,决定在医院里见习。很荣幸,我能在家乡的县第一人民医院见习。通过这短短的两周的见习,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深刻体会到,当自己独自面对一些问题时,总是不能得当处理,感觉自己以前学的理论知识不能灵活在临床上运用。见习,是一种磨练,是对自己感受医院环境,了解医院事务的一种巩固理论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对自己医护梦想的期前准备。见习,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作,让我重现在校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每天面对着老师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只有怨叹,怨自己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怨自己在见习前没有好好学习,加上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被动的接受知识害惨了学生,在学校里一到考试,就向老师要重点或老师给重点,如果我们在临床工作了,病人问我们一些问题,我们能说这不是我背的重点吗?更可悲的是,我们只能获得短暂的记忆,不能成为对抗疾病的材料,真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与喟叹啊。曾几何时闹出了这样的笑话:”一位实训医生在接受病人的询问时,因囫囵吞枣,对于该知识的不甚了解,就借口说要上厕所,而实际上却偷偷摸摸回到办公室翻书去饿。那么再遇到下一个问题,该以什么借口去逃避呢?”因此,学习医学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一定要做到理论根基扎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免误人误己,酿成大错啊。
见习的第一天早上,我早早的来到医院,我跟着护士晨间护理。到了七点半, 医生和护士门准时交接班,值夜的医生和护士将昨夜病人的情况进行报告,然后各个管床医生分别开始查房,我也跟着他们,认真的听他们如何检查病人和如何询问他们。看着他们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我的心里不禁充满着崇敬之情。首先,医生们对病人进行询问,问他们的病症,比如:有无发热,有无疼痛,饮食如何,排泄是否正常,有无多尿少尿等等。然后,医生仔细观察病人的体征,有时还做下叩诊,最后开出医嘱。这时,护士们开始了紧张的比对医嘱,并且按照医嘱进行取药和进行治疗,护士每隔4小时查一次体温,并且绘成温度曲线,供医生参考,另外,每隔半小时进行一次巡房,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在这短短的两周的时间里,我在外科见习的,在外科的病人大多是做过手术的病人,这就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要更加细心与具备过强的专业知识,时刻关注他们的病情变化。
同时,有些病人不能下床,要长期躺卧在床上,这也需要我们护理工作者,要做好他们的心理安慰工作。有人说,任何一件简单的小事清,如果能连续做上10年,就是一件伟业!干我们这一行,就是要坚持认真二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马虎不得!的确,生命是脆弱的,何况是身患疾病的人呢。在普通的病房,虽然基本是家属在照顾,但是,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没有一些警惕的意识,所以作为护士,我们要给家属和病人做好宣教工作以及护理工作,以防止发生不良事故。
见习期间,我跟随带教老师,细心听取讲解与指导,了解了许多医疗设备的基本操作,观摩并实践了许多种医疗操作,比如生命体征测定(体重、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心电监护,静脉滴注、肌肉注射、静脉推注、外伤换药等等,许多专业仪器我都是第一次见到。有许多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并非如此。在医院的短短的两周,我虚心向护士学习,紧紧地跟着护士,寸步不离,年轻的护士耐心地给我讲解着关于护理的知识。慢慢地,我穿梭在各个病房,了解了她们的护理术语和一些日常工作。我协助护士接诊病员,做好四测(测血压、测体温、测脉搏、测体重),熟练地掌握了血压及体温的测量方法,接触配液环节,在严格坚持“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浓度、对剂量、对方法、对时间)的原则下,并为病员配液。同时新鲜事物接踵而至,时时给我带来兴奋的冲击。我充满好奇,留心观察,积极提问,护士们耐心的给我讲解,使我了解到了一些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了护理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她们生动的分析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并且在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给我很多实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设备,实践护理操作。这些都使我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虽然这段实训有点苦有点累,还是挺让人开心的。查房、换药、跟手术,每天的生活在这样重复的忙碌中度过。这段外科的实训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或许这比书本更有价值吧。
护士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还有与人沟通都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和病人进行沟通。我觉得我还是很有责任心的,对自己的技术也有信心。那么怎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呢?
众所周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首先要做到将心比心。用一颗博爱之心,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去想象病人的疼与痛,矛盾与徘徊,将病人的疼痛看作自己的疼痛看作自己的疼痛,用心去体会病人的茫然与不知所措,只要你及时伸出一双温暖的手,病人就能感受来自你手心的力量,也许他们就会获取一份战胜病魔的决心与信心,疾病不攻自破,那该是医学界灿烂的风景。其次,擅于与病人沟通。其中,微笑是一把出奇制胜的尚方宝剑。在这里,我看到的是笑容可掬的脸孔,也都觉得特别地漂亮与可爱,让我有种轻松与温馨舒适的感觉,如果我是一位病人,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住在这里,因此,我也要求自己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每天保持阳光灿烂的笑容,让病人每天都能感受温暖,无论是寒冬还是炎炎酷暑,微笑总是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微笑服务”既有利于自身的愉悦,又能减轻病人的的恐惧与病痛,这等一箭双雕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再次,在病人面前要永葆一份不泯灭的自信。
不善于与人接处是我的一大弱点,那种胆怯与不自然会使我失去很多的学习机会,由于我的自卑,不主动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操作训练,这样的现实冷不丁给我泼了一身冷水,是一名本科生,做起事来应该是得心应手才是,但我却,做事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大胆尝试才铸成我的不知进取, 好在我有一名耐心十足的老师,之后在她的知道下,我重拾操作,确实是另一翻感觉,假如病人看到你一张自信而稳重的脸庞,他们的恐惧也就减少了一半。因此,自信心是一颗无形的定心丸,无论是护士本身,抑或是病人,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病人的肯定是护士最大的成就;病人的称赞是护士最大的光荣;病人的疼惜是护士最暖的宽慰;病人的微笑是护士最好的回馈。“是你们让我们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是你们,用亲切的话语安慰我们,让我们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你们细心的照顾,让我们迅速康复。”
这是出自住院病人的心声,相信可爱的白衣天使们听到这些来自病人对她们工作的谅解该是何等的感动万分啊。我因此也备受激励,我立志要为我即将展开的救死扶伤的医护事业奋斗终生。再次走进病房,少了一份陌生,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负担,多了一份安慰;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真诚。在这里,我不仅真正学到了知识,还明白了一些道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提高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遵从导师的教诲,理论联系实际,立誓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也许冰心老人的这段话,就是对护士职业的最好诠释。
有了带教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有了病人的理解与配合,有了坚定的为病人服务的决心,我走过了这不寻常的一个月。通过见习,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未来的护士所肩负的重任。在我们的前方,有不计其数的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就像我的带教老师们那样,在第一线无私奉献着。他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继续,而我们当代医学生,已经踏出了医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接过他们的担子,真正投入到这一神圣的工作中去,奋战在一个特殊的战场中,面对新的挑战。护士这个特殊的职业注定了我们未来的工作将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如果我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时,所有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当一个即将出院的病人来到你面前与你道别,那一刻才是一名护士最感欣慰的时候。对每一个白衣战士来说,没有比解除病人的更能给他快乐的了!为了那一刻,我们从现在开始必须踏实每一步,扎实的学好基础知识,认真实践、努力探索。这样在成为一名医生的时候,才能担负得起病人的信任,才能承载住病人生的希望。
医院实习心得体会【篇2】
我本人实习是在武汉协和医院实习的内科和外科。实习说的不好听一点是给医生做事情。所以不要指望实习的时候你的老师可以讲很多的东西,不过他们多多少少是会给你主动讲一些的.
首先要把《诊断学》的书写病历仔细的看几遍。如果到一个科室你连病历都不会写老师对你是没有什么好的印象的。内科的疾病都是__待查。所以内科的医生查房可以查一个上午。在查房的时候你务必要带一个笔记本,把他所说的重要的东西全部记录下来,包括他以前见过的很容易误诊的疾病,什么用药的方法,等等,就是说只要他说的东西你自己不知道,而且教科书上也没有的,最好是记录下来。然后自己去慢慢消化。如果你的运气好的话,上级医生让你单独管床,你最好还要带一个本子,把你所管的病人每天上级医生查房他们所下的指示记下来,包括该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免的到时候教授查房的时候问你病人的进展你一无所知,他们是很恼火的。没有事情的时候要多看看生理,病理,药理一些基础学科的书。如果你对其中的一个学科很感兴趣的话,最好是到图书馆借一些关于此方面的书籍来扩展知识。我对外科很感兴趣,其中对胸外科很专,经常借一些胸外科的书看看。目前可以阅读基本的胸片和胸部CT。对胸外科的基本操作和急诊也有一定的了解,不为别的,“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至于外科的实习。外科的疾病不象内科疾病那样诊断不明确。很多外科疾病都是诊断明确的,住院近来就是做手术。外科实习的时候首先把打结练熟。打结并不是要求你打的快,但是你一定要打的牢。至于手术方面,可能你真正操作的机会很少(象我们学校91,92 93 级的人可以自己做阑尾炎的主刀,不过我们现在只能在旁边拉钩)。所以我认为我们最好就是到手术室参观手术。最好是参观一些中等手术,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另外如果你想从事外科工作的话,我可以接受给你2本书。《外科基本操作处置技术》这本书书店应该有卖的。另外就是美国的左陵格父子编的《外科手术图谱》这本书很难买,估计只能到图书馆借了,很大,绿颜色的封面。很经典。
另外再跟你说一下实习的时候一些值得注意的事情:
1。不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实习的学生,就把自己当成是医院的住院医生。这样也许你会更投入。
3。注意和护士搞好关系。可能大家都认为护士对实习的人态度不好。她们的工作也很辛苦,心情不免有时候很差,特别是我们刚进临床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向她们请教或咨询的时候首先喊一声“老师”对你会有好处的。我们实习之前搞岗位培训时,我们的辅导员甚至要我们把科室里的清洁工人也要喊老师。但是我怕人家受不起,对于清洁工人我都是喊“师傅”(这是题外话)
2。注意和本院的医生和进修医生搞好关系。我实习的时候和本院的医生进修医生的关系都很好。没有事情的时候他们很乐意给我传授一些他们的临床经验,这是对我们很重要的。也许他们给我讲的几句话,顶得上我自己在临床上摸索很长时间,甚至可以避免我翻一些错误。
4。最好是少说话,多干事。好象普遍的医生都喜欢肯搞事情的实习医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理论扎实,就敲尾巴。他们是最反感这样的人的。
6。跟病人打交道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好,但是不能没有的尊严。病人进了医院我们是最先跟他们接触的医生,所以我们的态度一定要好。对于他们的问题,我们能解答的问题要耐心,详细的解答,拿不准的问题一定要说“可能是什么什么”,不知道的问题千万不要贸然回答,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如果我们什么都知道的话,我们也不会是实习医生了。不过最好私下看看书,实在不行了再问上级医生。很多病人有时候问你关于费用的问题,这个确实很棘手,我一般是碰到这种问题都是要他们去问护士。或者说“我们只是管治疗的问题,至于药品我价格我不是很清楚”。碰到难缠的人。我在急诊就碰到过一个,打破伤风蛋白。病人认为贵了(打一针,蛋白的价格是90人民币)他问我能不能便宜一点,我说价格不是我定的。跟他解释了几次,他最后说;“你们医生真是黑心狼,老子不看了。”我一听很严肃的跟他说:“我也知道你很困难,但是药品的价格是___定的,有意见可以跟___去提。你如果不看了,请在病历上签字,如果你出了什么问题甚至以外的话,由你本人负责。我们医院不负责的。”结果他真的签字走了。所以碰到这样的病人只能这样办。
5。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24小时呆在科室。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处理病人,使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你运气好,碰到科室抢救病人,不要在吓跑了。最好是主动的上去帮忙。急诊和急救处理是最能检验一个医生临床技术的。我在外科实习的时候,周末经常到急诊外科去值班。在急诊外科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可以掌握很多外科疾病第一手资料。我们医院的急诊外科很多都是进修医生值夜班。碰到清创缝合的时候我就看他们怎么清的。再自己主动申请缝,开始也是很困难,他们在一边指导。搞几次以后,我的缝合技术就很熟练了。他们也很放心我了,来了清创的一般都交给我了。而且我的运气也很好,在周末一般急诊外科的实习医生都不去,所以没有人跟我抢事情做。呵呵。
7。有的时候要理智战胜情感。我在急诊的时候一个病人足背破裂,进来的时候脚上缠着绷带,但是还在渗血。我老师让我帮他把绷带揭开。我就徒手解绷带,解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问病人:以前得过什么病吗?他说得过丙肝。我当时就吓出汗了。后来又是用大量的酒精洗手,又是打电话到传染科咨询。还好手上无伤口,躲过一劫。所以我以后再解绷带都是带手套。
医院实习心得体会【篇3】
实习结束了,原本迷茫与无知,现如今满载而归。因而十分感谢一附院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实习环境和各种优越条件,感谢所有的带教老师对我们的辛勤教导,让我们在踏上岗位之前拥有了如此良好的实践机会。
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各班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各科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未入临床之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进入病房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们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
到病房实习,接触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种疾病,掌握透彻的是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能力。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的向带教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我们会在工作之余查找书籍,或向老师及更多的人请教,以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这样能锻炼我们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病历的书写,教学查房,讲小课等,这些培养了我们书写、组织、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整体上说,实习期间的第三个收获,也是最庞大的收获: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疾病认识水平上升,各项护理工作逐渐熟练,在培养优秀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思考,举一反三。
这段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们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总之在感谢医院培养我们点点滴滴收获时,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对护理事业尽心尽责!
医院实习心得体会【篇4】
20__年5月,刚参加完博士论文答辩的一周后,我前往美国费城天普大学医院(Temple University Hospital, TUH)进行为期3个月的内科实习。
我于20__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八年一贯制专业学习。美剧《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相伴八年大学时光,这次可以亲身体验美国医疗,身临其境如美剧中繁忙、充实的医院生活,还是心怀憧憬的。
费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是美国的工业重镇,之后的经济大萧条和美国经济中心的迁移使得这座城市在发展上较为停滞,许多工人面临失业,也为日后费城“臭名昭着的治安差”埋下隐患。TUH是拥有700余张床位,是天普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位于该城北部,相较游客常常光临的市中心老城区,这里的治安问题比较堪忧。“一半地狱一半天堂”,TUH附近的居民大多是低收入的非裔美国人,毒品、枪杀、药物滥用、酗酒等使得该院能收纳多源的病种和复杂的病情,该院医护人员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创伤外科中心、心脏中心在美东享有盛名。三个月的实习时光,每天雷打不动5点多起床上班,平均每日待在医院12个小时。平日里打满鸡血、斗志昂扬,周末躺在床上的时候,才发现肉体之疲乏。如今回味其中些许片段,仍感谢这段充实的时光。
七月被美国人戏称为“死亡率最高的月份”,因为全国新一轮的住院医生恰好此时上岗。同时,我也“围观”了美国住院医的高强度生活。
每天6点,住院医开始查房,第一年的住院医巡视每一位自己负责的病人,回顾昨日检查,写当日诊疗计划。7点向高年级住院医汇报。8点或者8点半主治查房开始。12点左右查房结束,下午又继续完成上午未完成的病史记录、检查追踪、处理患者病情。普通的日班,也有可能晚上6、7点下班。如果值班前夜pre-call,那晚上11、12点才能下班。如果值班call,则是通宵工作,整夜都没有粘床的机会。
第一年住院医也叫intern,他们的高强度工作让人有“地狱般”的身心历练。上班期间,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没见到什么医生刷刷facebook,打打私人电话之类。看他们全情投入临床工作,不担心医闹纠纷,就那么为个单纯地进行临床工作,好羡慕!而在另一方面,他们每天都在学习在进步,在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病人减缓伤痛、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医生来说,精神上获益的满足是不言而喻的,又是谓“天堂”.
和我同期在临床轮转的也有美国第三年和第四年的医学生。从大学第五年临床见习进入临床,一直到第八年研究生临床轮转结束,在医院里待了四年。除去语言劣势,窃以为自己比美国第三年的医学生还是懂得多的。可是,遇到四年级医学生,他们对疾病诊断的思路、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再查询的能力便让我刮目相看。那第三年到第四年,这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他们是如何“飞跃”的?
TUH根据第三年医学生所在的轮转科室,每天安排高年级住院医给医学生讲课。讲课的方式也很特别,住院医首先娓娓道来“虚拟患者”的主诉,医学生们根据仅有的信息进行brainstorm,列出可能的鉴别诊断。根据每条鉴别诊断,住院医会进一步询问医学生需要补充哪些病史资料,虚拟患者的现病史也至此逐渐展开。发散思维训练暂时告一段落,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再下一步讨论就目前较可能的诊断,需要什么实验室检查,可能有什么异常或阳性的结果。讲课结束前,住院医会给同学看检验报告,揭晓谜底,讨论治疗方案。每天中午用1个小时进行1个病种的讨论。科室里的所有主治、住院医都知晓医学生中午有学习,绝不占用医学生的教学时间。“你们是来医院学习的,不是来打杂干活的。”足见对医学生临床教学的重视。
美国第三年的医学生生活比较接近国内的见习,进行各个科室的轮转,医学生也会排班,和住院医一起值班。医学生负责1-2个病例,在住院医的指导下完成病史采集、病情分析、治疗方案的制定。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他们更重视过程的完成情况,“how”“why”是上级医生经常提问的问题,要带着思考带着想法去学习、去发现、去完善。
除了医生个体的成长和培养,他们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也十分高效有序。在美国医院有许多code,其中code blue最为人所知,即cardiac arrest或medical
emergency. 有一次值班,正值凌晨,on call的住院医身上寻呼机都响起,有code blue,当时我们在8楼,病人在2楼,为了省下等电梯的时间,快速走楼梯跑下去。我们团队赶到的时候,已有更靠近该楼层的其他值班医生赶到,只见有1位医生已在进行胸外按压,还有几位医生在他身后等着替换,另有1位医生负责计数胸外按压的次数和时间,是否注射药物,他的声音会比较洪亮,别的人只有轻声交流,另有人负责记录。病房内自觉地空出一条道,供医生、护士进出。我估摸地数了一下,房间内有20多位医护人员。最后经过大家的奋力抢救,病人血压、脉搏恢复,大家自觉依次退出病房,参与抢救的医生留下来再补充一些医学文书。这位患者当天晚上一共有3次code blue,每一次抢救都井然有序,大家快速进场,默默退场。在这里,你看到一个团队在紧急情况下的调度、合作和训练有素。
医学院学习八年,对它的热爱是与日俱增的,回顾漫漫学医路,我深切了解我的大学同窗们和我对这份职业的执着和付出。在美国实习,看美国医生辛苦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对患者的重视、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体会到对这份职业更强烈的热爱。“一半地狱,一半天堂”,生命如此美丽,为了那一半“天堂”灿烂,值得我们尽一切可能的努力,去呵护它。
医院实习心得体会【篇5】
在社区医院的见习转眼已经过了一周多了,我们从一开始的对一级医院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不仅熟知社区医院的运转模式、主要职能,而且还能在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协同完成特定的课题调查,不能不说,这一周半的对我们来说是漫长的,也是飞逝的。
把我们的工作总结一下的话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在社区卫生站点的见习。
其实在我家的楼下就有这样的一个卫生站点,我也曾经因为配药而去过,但是我却从来不知道这个卫生站点的一般职能为何,总觉得这就是一个配药的地方。要不是那里还能挂盐水的话,其实在我心目中是更接近于药房的。而直到这次见习,我才真正了解了社区卫生中心作为我们国家整体医疗结构的一部分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到达临汾街道社区医院的第一天,带教的老师就向我们具体的介绍了不同分级的医院具体的功能划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第一次明白了原来像以前我们说的地段医院之类的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而二级医院比如各区的中心医院则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三级医院就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了,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的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和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一级医院以预防宣传为主,二级医院以治疗为主,至于三级医院则是兼顾治疗与研究。
接着我们就在老师的安排下,个人分散下去了各个居民社区的卫生站点,深入的了解社区的医疗结构究竟是如何完成其相应功能的。通过与以往在三级医院的就诊与见习经历的比较,我发现一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医患关系的不同。在三级医院就诊的时候,由于人数很多,而且大部分人的病情比较重活比较复杂,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每个走廊里会有很多病人在等待就诊,而且通常一等就要等很长时间。所以就造成了有很多人为了排队的时间少一点而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到医院排队挂号。但是真正到了看的时候,又由于医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么多的病人全部看完而造成了就诊过程的仓促,往往等等几小时,看看几分钟,病人们怨声载道,医生们也并不轻松。而通常我们所说的看病难、治病难的矛盾就体现在这里。但是一级的街道社区医院及其下属的社区卫生站点就截然不同。在卫生站点的时候,虽然每天的病人总数远没有三级医院的一个医生要看的多,而且也多集中在上午特定的时间段,有的时候也会出现较多的人排队等待的现象。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这里等待的病人没有大医院里那种焦躁的感觉,他们更多的是一种邻里街坊之间谈笑风生的悠闲之态。而且在看病的时候,也由于和医生比较熟,所以常常能够得到一些细节之处的关照,使看诊之时不再只有冰冷的求助与被求助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融洽的朋友关系。三级医院虽然也不是不愿意做,但是人数方面的限制决定了他们不会有这个时间,也就只好加快速度草草结束了。
同时社区卫生中心对于居民来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便利性。一些不方便的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他们通常都是一些常见的慢性病,需要维持治疗但是病情又不是很严重和复杂,这时候卫生站点就可以就近解决他们的医疗问题,同时又为二、三级医院的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大致熟悉了一级医院的运转模式以后,我们接到了老师安排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以及独居老人的任务。通过这个任务,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社区医院的运转方式及其在居民间的影响力。通常我们在医院做调查的时候是不太会有人拒绝我们的,那些我们自己都觉得繁琐的调查,那些病人们却能够耐心的一项项做完。后期我们以上门访问的调查方式为主。虽然上门访问的时候确实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态度很不耐烦,但是一旦我们讲明了情况,并且具体说明是社区卫生站的某某医生让我们上门的以后,他们通常都会很客气的回答我们的问题。虽然拒绝的也有,但态度上就没有那么粗暴了。由此可见,那些站点的老师们在是一名医生之前,首先是一名病人的朋友。更让我佩服的是,有好多站点的老师,她们都不用看病人的相关资料,只凭借记忆,就能对病人的病情状况、性格脾气甚至家庭状况都能一一道来,为我们的调查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调查问卷本身。我们发现,高血压的那份问卷缺少多个正常状态的选项,而且对于面色观察的选项也太少,建议改成像舌脉象一样的开放式填写。还有独居老人的那份调查,虽然它是国际化量表有助于调查结果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但是我认为这样的一份量表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上面的很多问题最多只适合于老人自己看了填写,而并不适应于调查者直接开口问,尤其是在还有第三方或更多人在场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不但现在我们国家的老人不能理解,而且它们的尺度也不是现在我国的老人们可以接受的。除了一些问题太直接回给采访人造成不礼貌的感觉之外,也有些问题过于开放,比如对于老人关于与异性接触的看法之类的问题,我不认为那些老人愿意回答。再比如有些像“您是否觉得自己对于别人是个负担”之类的问题,我们都不是很问得出口,基本上都是用别的一些问题来旁敲侧击,那么必然最后的结果会呈现相当的误差。总之,我认为,如果要调查我国独居老人的状况的话,最好那些量表还是要做一定程度修改。
回头看看,这短短一段时间的见习使我们对社区医院的体制及其运转方式有了更深更透的认识,对于医院的分级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体认。但这些都只是一些感性的认知,而真正的理性程度的理解,我想还有待于我们以后实践过程中的操作与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