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不完整有法律效应吗
(1)缺少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的主要条款,是指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它决定合同的类型,确定当事人各方权利和义务,在有些情况下,欠缺主要条款,合同即不成立。也就是说,如果一份合同欠缺当事人名称或姓名、标的、质量或数量,则该合同不是一份完整的合同,可能导致合同没有法律效力。
(2)缺少合同的普通条款。合同的普通条款不是合同所必须具备的条款,如果一份合同缺少价款、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内容,则不会影响合同的法律效力,该合同是有效的。一般来说,合同缺少普通条款,说明该合同属于瑕疵合同,应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进行合同漏洞的填补。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在订立合同的时候,当事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当然也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不过此时要注意了,若是法律中有明确要求必须采取某种形式订立合同的话,除此之外的形式订立合同,均会导致该合同无效。至于合同是应该签字还是盖章,其实可以两者同具,也可以单具其一,签字是最具有法律效力的。
合同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二、自愿原则: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三、公平原则: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五、权利滥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则: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适用的合同包括各类民事主体基于平等自愿等原则所订立的民事合同;
3、适用范围既包括当事人设立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也包括当事人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
由此也可见,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合同的相对性源于债权的相对性、债权的对人性。
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合同只约束合同的当事人,即债权人与债务人,而与合同之外的其他第三人无涉;二是其他第三人不会承担违约责任,也不会受领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