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合同网 > 实用文档 > 范文大全 >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个人

时间: 思恩 范文大全

_村位于__,地处_、_市交界地带,全村总人口_人,共_户。该村为典型的平原地貌,土地肥沃,水利发达,耕地面积_亩。该村先后被评为_x、_x和_x。

被评为_x省著名商标。_x产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村内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经过十几年努力,该村逐步建设起了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框架体系,现拥有硬化道路近40公里,拥有各类水利设施50余处,仅金线河四道拦河截潜工程蓄水能力就达到10万立方米。20_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11000余元,村集体资产8000万元,村集体收入80余万元。

持之以恒抓党群服务打造幸福家园对村里各项工作分工到每名党员干部,还聘请了科技专职主任,成立了治安保卫委员会、村民调解委员会,给所有党员干部划定责任、压实担子,让所有村情民事都有了着落。每月基础组织活动日组织全体党员理论学习、讨论工作,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每年召开两次村干部述职会,每年进行一次“优秀_x员”评选,切实营造了党员干部当典型、争先进的干事创业氛围,切实提升了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树立了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坚持以法治村、以德树人、制度管人,不断加强对村民的教育管理,提高村民素质。先后建立起《村民委员会以法治村章程》、《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办法》、《红白理事会章程》等规章制度,规范“四民主、三公开”制度执行,试点运行了“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村级治理规范有序。将教育摆在村风建设的突出位置,投资400万元建设规范化幼儿园、完全小学各一处,让所有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从90年代开始对考取中专、大专、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补助,恢复高考以来,该村先后100余名学生被大学录取,营造出乐学向上的文化氛围,全村村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返乡,也为村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大力开展各类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每年拿出2万余元对评出的“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商户”、“文明户”进行奖励,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高,20_年该村被评为_x省省级文明村。

持之以恒抓生态建设打造美丽家园聘请_x大学专家进行了__的规划编制,先后完成了_河湿地治理、_基地景观建设和_x农家乐建设,为_x村的生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栽植各类苗木3万余株、新建集历史文化展示、休闲健身、大型广场活动树阵为一体的特色长廊一处,墙体美化3000平方米,20_年底成功入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依靠民间捐资,投资300万元完成了__的恢复重建,并于每年的三月初三举办盛大的庙会祈福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进一步提升了该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涵。投资4000万元完成土地置换社区改造一期工程,20_年底150户村民乔迁新居,整齐的联排别墅再一次刷新了_x村给过路行人的印象,同时,社区二期也正在规划申报中,预计下半年开工建设。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个人(篇2)

党的_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助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高铁新城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_街道高点定位、率先行动,全力将_片区打造成乡村振兴计划示范区,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全区前列。

一、_片区基本情况

_片区位于_街道东北部,紧邻高铁新城片区,西依浞河,南靠禹王街,共辖7村,其中核心区占地5800亩,辖大埠、吴家埠3村,土地基本完成流转,现有存量建设用地220亩。_村共有156户,454口人,村内有耕地863亩,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主要种植蔬菜、花卉苗木等,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左右。近年来,该片区以_村为核心,突出党建引领,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配套基础,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社区化的基础条件。

二、_片区特色优势

一是党建引领经济作用凸显。_社区作为全区党建示范点之一,数次代表我区迎接国家和省市的党建检查;突出党建引领,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_村对标学习莱州市南关村学习公司化运营模式,采取村集体控股、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注册成立了众诚汇鑫实业发展公司,走出了探索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

二是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投资450万元的_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使用,服务中心内综合服务大厅、卫生室、警务室、计生室、活动广场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同时配套建设了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等;_村已全部完成村改,大埠村一期村改工程万平方米楼区已建成;汇源路、汇鑫路两条主要道路重新铺设完毕;天燃气管道已接通_村安置区;

三是产业基础已经具备。近年来片区内先后引进了绿达景观、华裕实业、顺荣蔬菜、农润养殖等一批现代农业企业;规划建设了_工业园,引进企业1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康汇源有机蔬菜,占地1000亩,总投资20_多万元,所产蔬菜直供阳光保险总部,有机品牌农业初步形成;总投资亿元的康尔瑞园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准备开工建设。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整个_片区距离_高铁北站不足3公里,具备了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框架,目前正在进行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千亩田园综合体的整体规划;

同时借助高铁经济大力发展物流业,随着“腾笼换鸟”,今明2年内,共可腾出建设土地700亩。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个人(篇3)

为了巩固拓展我市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市医保局按照上级部门部署和要求,真抓实干、扎实、稳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现将巩固拓展以来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做好资助参保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实行全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资助参保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代缴。完善医保扶贫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加强与卫健、扶贫、民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定期交换、比对、核实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对动态调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底数,做到即认定、即参保,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保障。

(二)全面落实医保扶贫政策,确保贫困人口应享尽享

20_年,继续稳妥做好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351”“180”政策。规范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一站式”即时结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市内住院时无需交纳押金,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确保待遇及时享受,20_年1-10月,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94944人次(住院5523人次,门诊89421人次),医疗总费用共计11824.49万元(住院7038.60万元,门诊4785.89万元),其中基本医保资金支付7190.44万元(住院4281.88万元,门诊2908.56万元),大病保险资金支付972.15万元(住院588.59万元,门诊383.56万元),医疗救助资金支付1984.71万元(住院1192.46万元,门诊792.25万元),“351”_x兜底资金支付282.68万元(住院222.10万元,门诊60.58万元),慢病补充保障“180”资金支付288.38万元,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补比例达90.65%。最大程度解决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三)简化办理程序,确保贫困人口办理慢性病卡“应办尽办”

继续做好贫困人口“慢性病”的鉴定发证工作,加大摸排力度,确保符合_x条件的贫困人口人手一证,及时享受慢性病报销待遇。对需要新办卡的、或已办卡需要新增病种的贫困人口,简化申报评审程序,加快办卡进度。并对不符合办卡条件的发放告知书,写清不符合办卡的理由,使其知晓理解。

(四)加强政策宣传,确保贫困人口医保扶贫政策“应知尽知”

进一步加强各级政策培训,切实提高政策解读能力。通过在_网站以及在村委会张贴公告、进村入户等方式开展对政策的宣传解读;在定点医疗机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上墙公示等多种方式,及时向参保人员宣传医保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和办理流程,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印制3万多份贫困人口政策宣传折页,全部发放到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卫生室及村(居)委。

二、存在问题

根据上级部门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贫困人口政策将有较大调整;

(一)参保政策调整。

医疗救助基金对特困人员个人缴费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给予90%定额资助。过渡期内,对返贫致贫人口给予80%定额资助,脱贫不稳定和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的给予50%定额资助。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稳定脱贫人口不再享受参保资助政策。

(二)报销政策调整。

省医保局联合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下发《省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全面清理不可持续的存量过度保障政策,发挥三重保障制度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的梯次减负作用。由原先的“351”“180”过渡到三重保障,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进行医疗保障。从省里的方案来看,脱贫人口中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从1。5万元降到7500元,分段支付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综合报补比例较高。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稳定脱贫人口报销比例降低。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强信息比对,确保脱贫人口应保尽保。市医保中心每周比对系统中参保数据,分类别将人员名单发到各镇街,督促参保进度。

(二)培训医保报销政策。《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近期下发,方案_x后我局将及时组织业务骨干对镇街医保、扶贫干部进行培训,对实施方案中涉及大家关心的医保报销政策进行详细讲解。

(三)及时将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仍然较高的人员信息,反馈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及时预警可能存在的致贫返贫风险。对符合因病致困救助条件的,依申请按规定实施救助。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个人(篇4)

为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7月22日,__村镇银行党支部与_市_镇安全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主题为“党建共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党建活动,旨在通过开展联建联谊、联建联帮、联建联创活动等方式与安全村建立沟通的桥梁,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_镇安全村有“绿茶之乡”之称,建有国内知名绿茶品牌的生态绿茶种植基地,全村绿茶产量在_、_都名列前茅。近年来,还大力推广了脆红李、樱桃、猕猴桃、柑橘等高价值水果种植。会上,我行业务骨干为到场的党员干部详细解读了现有普惠金融产品,并收集其金融需求,力争为村民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随后,安全村党支部胡书记介绍了安全村的村情、民情,表达了今后对__村镇银行金融助力安全村发展的期待。我行党员代表表示“__村镇银行党支部将从共筑组织基础、共强党员队伍、共建温馨家园、共架沟通桥梁、共享各项资源等方面开展工作,确保支部共建工作做实、做深、做出成效”。

会后,参加活动的同事们与参会委员及部分群众进行了交流,初步了解全村产业及信用体系情况,收集相关信息20余份,为全村信用体系建设做好铺垫。

下一步,我行将在村委会设立“党建+金融”服务站,并安排工作人员驻点,开展公益宣传,提供金融服务咨询。同时,我行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共建资源,拓宽共建渠道,进一步推动深度创新,助力安全村打造“高山绿茶第一村”。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个人(篇5)

上半年,街道按照区委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三农各项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街道现有农业科技示范户35户;经济合作社19家,其中港龙蔬果农业示范合作社获国家级农业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41家,市级3家。

1、积极培育弋江区本地最大的种植大户陈向阳户,新增种植面积400亩,现有规模近20_亩,并申报了智慧芜湖大米基地项目并和荸荠(200亩)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

2、围山村流转100亩土地引进培育浙江宁波客商投资稻蛙共养项目,已取得亩产附加值近万元,并带动周边2户村民加入稻蛙养殖队伍,并带动附近村民约40人就业,同时率先开辟了我区以村委会为主体的农用地流转的先河;

3、积极帮扶芜湖市最大的无花果种植基地(110亩)项目,一是邀请市农技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二是20_年水灾损失给与救灾补助2.3万元;(7月6日,黄静书记带队赴现场调研),今年生产经营势头良好,亩产利润可达8千元,20_年新建的阳舜经济合作社(江苏苏州人)小龙虾和螃蟹养殖基地已实现盈利,步入正轨;此外金银花、菊花和瓜蒌子种植基地,火龙果、雪梨采摘园等特色农业项目发展势头良好,示范效应明显。

4、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基础条件,今年我街道申报了20_亩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结合三湖一坝项目统筹实施,标准由2250元/亩提高至3500元/亩,目前土地流转已完成1200亩,项目设计评审和清单已编制完成,正在进行招投标。

5、正山家庭农场自发承租的200亩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区委组织部、区农水局扶持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围山村7000平米钢构蔬菜大棚建设已施工过半,建成后将带动推进蔬菜大棚标准化推广布局。

(二)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1、持续推进“三湖一坝”生态治理综合开发项目,在对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我街道现有水面的现状,我区做出了“三湖一坝”生态治理综合开发的'战略决策,一期项目采取EPCO模式推进实施。项目于3月4日启动,水生生物园已成型,1、2号水循环生态沟渠已基本完工;共完成清淤52000立方,朱村汊20_米沿湖岸线已完成护坡及护岸的修整,道山环湖道路路基已建成,一期项目已完成近60%的工程量,游客服务中心,道山水面淤等工程正加紧稳步推进。项目效果已初步显现,项目区每日晚间散步休闲的民众可达20_多人次。

2、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全面实现了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制定了小扫员绩效考核机制,清理乱推乱放180余处、乱披乱挂210余处,拆除违建350余平方米,清理无功能建筑物40余处;二是以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大黑臭水体整治,今年我街道共四条整治任务,郭东村及大路桥两处已进场施工。三是全力推进改厕工程,累计完成改厕共计2560户,顺利通过安徽省三年行动评估验收工作,改厕民意调查满意率达百分百,今年的167座改厕任务正在启动招投标程序,力争10月底完成全年改厕任务。

3、结合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努力将善瑞村建设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一是全力实施善瑞代村美丽乡村中心村,项目计划投资1200余万元,并结合永善路精品农村旅游线路一并实施,力争将代村打造成城南民宿旅游的休闲示范点,母亲设计完成,正进行招投标工作。二是积极实施善瑞村作为我区首个整村污水处理推进项目村,项目已进入设计阶段,由区环保局和农水局共同牵头实施。

(三)致力乡风文明提升改善,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以及村民议事会,以“一约四会”推动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二是突出抓好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大力发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发挥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涵育文明乡风。我街道共评选各类芜湖好人6人,弋江好人17人,最美庭院12户,星级文明户15户,20_年围山村荣获市级乡风文明示范村。

(四)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合理模式,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对火龙村、新联村分别派驻村第一书记,强化领头雁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党员之家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基层治理和党建网格统一,不断深化“网络、网格、网红”融合,在围山村试点推行党员积分制,引导党员带头参与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三是以_纪念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各类纪念和表彰活动,号召和凝聚广大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建设和谐发展。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主动化解各类社会矛盾,20_年,街道获评省级__“三无”街道称号。

(五)积极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乡村民众生活水平。

一是扎实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工作。围绕突发严重困难户及边缘易致贫户两个重点,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和“一安全”有关情况,以村两委成员为网格员,所包保自然村为网格单元。明确集中排查责任人,逐村逐户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目前共排查出四户D级住房安全对象户,已上报并同时对其进行房屋改造,二是扎实开展房地一体化办证工作,将农民拥有的宅基地和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富赋予法律保障,也是壮大农民收入的有效载体。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三湖一坝和代村中心村建设为契机,将善瑞村打造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并积极探索善瑞村作为城南乡村休闲旅游和民宿的试点。

(二)、有针对性的开展新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例如:民宿、餐饮、厨艺、特色种养殖等),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激发他们利用自身基础和有利区位条件创业增收的意识和本领。

(三)、以小斗门自然村为试点,打造破除农民红白喜事人情往来的陈规陋习,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同时积极开展最美庭院和门前三包的评比活动,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得以长期维护。

(四)、以换届选举为契机,发展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同时加大相关培训力度,提升和促进他们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个人(篇6)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题。在全镇领导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多方协力下,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着眼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大胆谋划,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粮油、果蔬、药材、生猪、家禽、水产等五大特色种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持续稳定发展。截至目前,全镇粮食种植面积逾4.5万亩,粮食总产1.7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超过3000余亩,白芷、麦冬、丹参等中药材种植业再上台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种养殖模式,做大做强温氏、齐全、新希望等规模养殖寄养场,共计出栏生猪14.9万头、山羊1.25万头、肉鸡150万羽、肉牛20_余头。创业就业持续攀升,建立返乡创业基地1个,培育发展射洪鲲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30余家,回引农民工回乡创业34人,组织各类农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班2批次140余人次,转移劳动力12161人次,创劳务收入约4亿元。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

二、立足生态宜居,不断改善农村环境

一是统筹村镇发展,切实打造宜居环境。我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道路硬化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措施。累计建设农村道路26.42公里,建设省道S101线涪西段,建设各类卫生水井67口,安装自来水5处,维修人民渠干渠7公里,改造整治提灌站5座,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储备上报20余个村道路拓通、舍得酒粮基地建设、农村水环境治理等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二是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进村庄清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河流保护、秸秆禁烧行动。落实日常保洁制度和保洁人员,加大垃圾清运日常巡查力度,截至目前,建有垃圾压缩站及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项目各1处,建设完成“千村示范”污水处理工程2处,完成330户卫生厕所改造,达到全年目标(360户)的91.7%。扎实开展河长制、库长制工作,不断完善县镇村三级河长监管体系,组织开展常态化巡河护河,加强与大英象山、通仙河道联防联控,出境水质常年保持3类。强力整治露天焚烧秸秆行为,开展执法巡逻,广泛宣传教育,出动流动宣传车95次,现场制止秸秆焚烧20余处,群众环保意识持续增强。

三、着手乡风文明建设,打造和谐环境

一是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凤凰村为试点,先后开展10余次“我是党员宣讲人”、“主题党日”等活动助力文明创建。同时,在村主道路建设“党员示范一条路”,设置文明守礼、先进典型路牌10余个,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先进评创”,对党员先锋模范、脱贫攻坚示范户、环境卫生示范户等8大方面起带头作用、群众公认的'党员群众进行宣传表彰,以身边事、身边人感化和引导全村群众共同参与共建,促进全镇乡风文明水平提升。二是利用村广播、文娱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抑制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养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

四、发展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治理

一是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提高群众凝聚力。我镇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文化乡贤等乡土人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依托“贺诚故里”的红色文化底蕴和禀赋,挖掘开发耕读文化,先后开展4次以“将军故里”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活动。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建责任抓实、抓细、抓到位,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开展生活,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过好组织生活,持续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我镇全年共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远程教育、党课宣讲等各类学习教育5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1500余人次。同时,通过专题会议、中心组学习、党员大会、撰写心得、送“_”下乡文艺汇演、诗歌征集等方式分层分类学习“四史”90余次,将_内化于心。三是切实加强平安乡镇建设。建立健全镇村管理、服务、协调能力,严厉打击村霸,重拳出击黄赌毒和邪教组织,主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个人(篇7)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洮南市文化振兴乡村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助力。

一、洮南市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前,乡村文化活动场地较少,群众活动单一,主要的业余休闲活动范围就是在“牌桌”“酒桌”。近年来,乡村文化振兴的阵地建设卓有成效,群众身边有广场、有文体活动室、有农家书屋、还有乡村博物馆、乡镇影院,为群众提供正能量的文化服务。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逐渐将群众从“牌桌”“酒桌”上带到文化阵地上来。截止20_年6月,我市农村文化惠民工程(乡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村级全覆盖,累计投资6500万元。洮南市乡村正在逐步形成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阵地。

1.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

我市20_年以来,洮南市建设完成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向阳乡、洮府乡在省里为街道编制)。每个文化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设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厅、电子阅览室、棋牌室等,配备了电脑、投影仪、乐器、音响、服装、图书、阅览桌椅、乒乓球台、各种棋类及健身器材。

2.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情况

我市自20_年开始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含农民小剧团),到20_年年底已达到全覆盖。每个文化大院配发了乐器、音响、服装等文化活动器材。

3.农家书屋建设情况

20_年以来,洮南市共建设农家书屋221个。认真做到每建一处书屋都能达到省厅要求的标准,所建书屋面积都达到20平方米以上,设有电脑、书柜、书架、书桌、座椅和不少于20_册图书等必备设施。

4.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根据《推进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要求,洮南市从20_年开始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按照“两室、一场、一栏”标准建设,每个村投入资金3万余元,到20_年上半年全部建设完成,每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组合音响、不少于20_册图书、乒乓球台、羽毛球柱及其他配套设备等。

5.农村文化健身小广场建设情况

20_年以来,我市新建、改建了408个文化小广场(全市633个自然屯,目前建设完成的占自然屯总数的61.5%),每个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投入10万元以上,硬化面积均在800平方米以上,同时配建了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和标牌等,目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

6.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

20_年文广新局开始对221个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两台电脑、一台数字电视,20_年底已完成221个农家书屋数字化图书馆设备采购、设备发放、安装工作。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大大提升农家书屋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电子信息对人们生活的改变。

7.乡村博物馆建设情况

乡村博物馆建设,对传承、发展区域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_年以来,我市累计申报“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建设项目5个(东升乡福民村、洮府乡万福村、万宝镇碱土村、安定镇四海村、胡力吐蒙古族乡),目前已经全部获得省文物局批准,相关奖励资金也正在陆续发放。

8.乡镇电影院建设情况

洮南市共有12支电影放映队,坚持每村每月一场电影,每年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2544场以上,惠及全市28万农村群众;20_年我市又完成洮南市18个乡镇影院建设工作,乡镇影院建设完成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冬季看电影难的问题。20_年乡镇影院正式进行放映工作,目前累计为农村群众放映电影1064场。

二、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及特色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前,村屯环境卫生、家庭环境卫生、赡养老人、家庭贫困等问题尤为突出,群众没有提振生活的信心、安于现状、没有集体荣誉感。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乡村文化振兴的思想建设也逐步占领高地,近年来,我市共实施十项文化惠民工程,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点、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村农家书屋达到全覆盖,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培训下乡达到常态化。依托逐步完善的乡村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的送书、送演出、送培训、送电影、竞赛、评选等文化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对群众陶冶情操、弘扬文化、鼓舞士气发挥了积极作用,激发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源动力。

1.打造特色品牌,深入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

一是以“草原之夏系列活动”特色品牌为主线,积极开展群众文化系列活动

“草原之夏”系列活动已成为洮南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不断有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农村文化大院优秀节目展演”“农民自办小剧团优秀节目展演”“农民歌手大赛”和“农民书画展”“农民阅读季”“农民篮排球赛”“广场舞汇演”等文体活动,成为群众生活一部分;以馆、站、院为依托,大力开展“最美家庭”“脱贫能手”等为评选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志智双扶”系列活动;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将道德模范故事、村规民约、好家风、好家训等助力农民长精神的文化力量送到群众的田间地头。这样的文化活动,不仅真让农村长出更多的精气神,还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打造了一批内涵充实、形式多样、符合需求的乡村文化品牌。

二是以馆、站、院为依托,开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文化活动

近几年,我市在农村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活跃度越来越高,利用率大大提升,开展的活动越来越丰富,每年举办“农村文化大院优秀节目展演”、“农民自办小剧团优秀节目展演”,“我的书屋,我的梦”走进乡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农民书画展”、“农民阅读季活动”等等,同时很多社区、乡镇、甚至村屯都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包括美术书法辅导培训、木雕、根雕、文艺演出、大秧歌广场舞表演。

洮南市农村文化大院活动主要以小剧团、秧歌队和广场舞队为主,其中小剧团45个,秧歌和广场舞队321支,每年全市农村文化大院开展活动都在13070次之多,最少的乡镇开展活动在400次以上,最多的可达2300次以上,参与人员可达到360000人次。随着农村文化生活的进一步深入,各个乡镇的文化大院活动秉承本域特点,逐步打造当地文化特色,由单一的文化活动模式,逐步拓展到活动的多样性,从传统的东北大秧歌、二人转,发展到广场舞、健身操、太极系列、美术、书法、刺绣等文化系列活动,可谓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三是以“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为契机,丰富广大农民朋友的业余文化生活

全市每年都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做好“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工作。每年完成送书下乡两个周期、送戏下乡60场以上、送电影下乡2544场,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送去精神和物质食粮。

2.大力培植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

一是培训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为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我市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例如“馆、站、院骨干培训班”、“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文化大院带头人培训班”、声乐班、美术班、书法班、摄影班、舞蹈班等,大大提高了基层文化队伍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还积极开展“送培训”下乡“种文化”活动,文化馆、艺术团加强对农村小剧团、文艺爱好者进行培训,把艺术留在农村,交给农民;文化馆、文化广播总站每年走乡入村,对乡镇文化大院管理员、小剧团创作人员进行业务、文艺辅导和培训;图书馆每年要下乡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读书爱好者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农业、科技、文化知识能力和水平,带动贫困群众智力脱贫;鼓励和支持农民小剧团、文艺爱好者创作符合新时代精神的文化作品,并为优秀的乡村文化作品和演艺人员提供展示的平台,洮南市正逐渐形成了一支来自民间、扎根基层、作用突出的乡村文化队伍。

二是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20_年,我市成立了文化志愿者服务分中心,并设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点。目前,填表登记的文化志愿者已近200人,全市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志愿服务的行政管理人员、事业专职人员、社会志愿者等人数逾千人。

如今,群众拥有焕然一新的精气神,农业生产干劲十足,在一起闲谈都是谁家劳动致富做的好、谁家儿女孝顺、在哪学到了新知识等充满正能量的内容。文化事业的蒸蒸日上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为美好生活不断奋斗的信心,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62207